京都模式之(8)——效益实现五年连增+绩效指标坚持五年不变=绩效管理发表时间:2023-02-17 08:28 绩效管理,从某一个层面解释,是基于等同的生产费用前提下,把企业的工作目标,分解落实到某些组织或个人。为了充分调动这个组织或个人的积极性,在正常目标完成这个节点上,划出一个杠,超额完成部分——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黄金白银呐——或是二八,或是三七,或是五五,企业与绩效目标责任者互为分享。也就是说,刚好完成者,不奖不罚;超额完成者,奖;完不成者,罚。这个套路很有激励作用。在同等生产费用的前提下,绩效责任者通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,通过十八般武艺的超常发挥——注意,这个十八般武艺的超常发挥,就是员工的成长、员工的成才。因此,绩效管理的本质,昭然若揭:一是促进员工成长,二是员工实现多劳多得,三是企业增加收益。一石三鸟,这样的比喻,也算是恰到好处。因此,当今企业,大都惯例于这种企业管理方式。 一旦成为众多的惯例,就必然会各有特色,或是五花八门。 常听到社会上有这样的言论:我们那个企业的绩效管理?就是在你眼前吊起了一根胡萝卜! 凡是把胡萝卜作为故事典故的情境,那根胡萝卜,理所当然的只是诱惑,是水中月,是镜中花,就在你面前晃悠,却可望不可及。这是说,企业把绩效目标设得很高的那种。这种设法,细底就不言而喻了。 我们还可以再来看这样一幅画:树上一颗桃,树下一个人。这颗桃,是绩效目标的奖励部分,那个人,是绩效目标的责任者。现在,我们只看这颗桃与责任者的距离——平身探手去够,你够不着,踮起脚尖,摸得到,却是摘不到,摸得到却摘不到,挺折磨人的哈!那就蹦个高儿吧——这一个蹦高儿,就是责任者的刚刚在前面说到过的十八般武艺——看看,在利益的趋动下,在绩效的压力下,员工成长了,员工收获了! 京都酒店的绩效考核是这样的吗? 不急,一会儿告诉你。 现在我们要继续的,还是这颗桃,还有这棵树,还有这个人。 岁月荏苒,冬去春来。 当下一轮绩效目标设定签约之际,人们看到:人还是那个人,桃还是那颗桃,只是那棵树,却长高了一截!树,长高了,那桃与人的距离,不就远了么?明眼人一看就明白,这回想摘到那颗桃,十八般武艺是不够用了,得三十六招数……诚然,先头说过,员工成长了,员工成熟了,三十六招数这才哪到哪,往后,还有七十二架式呢…… 这些,就只为了那颗桃? 先说下,这不是京都酒店,这是社会普遍规则。 京都酒店的绩效管理,始施于酒店营业的第二年。以第一年的财务结算为依据,制订了方案。 方案出来了,酒店还宣布:没有竞争,参加绩效管理的责任人,仅限于原班人马。 知道京都酒店餐饮部、房务部、出品部全班人马那个时候的年龄吗?一群奶光子,嫩挑儿,谁不这么说? 但是企业说,非他们莫属!是的,他们伴随着酒店大楼的奠基一路走来;是的,他们经过一年的酒店经营管理历练,酒店看好他们!那时候的他们还不知道,企业已经把他们列入了合伙人的人选目标! 他们也认真地翻阅了酒店的财务流水,得出结论:这个绩效目标,刚好等同于酒店营业第一年的利润完成。不闪腰不岔气地干,也赔不上。如果真的甩开膀子,获一大块实惠,得一大张馅饼,那也是势在必然!至于明年,谁知道呢?打工者有打工者的选择,干一年,说一年。 而这一干,就是连签五年! 这五年,酒店效益实现五连增,可绩效指标却一成没变! 这五年,树还是那棵树,只是更加枝繁叶茂,冠伟同云。 这五年,桃还是那颗桃,只是那颗桃已经不再是早些年间的那颗桃!想想,大树已经是绿荫如盖,那么,树上的桃,怎么不叫人想入非非?这个想入非非,可以用酒店员工的这几年的买楼、买车予以佐证! 这五年,人还是那个人,只是打工者的心态已经不再,飘泊的生活已经不再!有的,已经把父母妻儿接来林东,买楼、安家、置业,乐把他乡作故乡! 这五年,用实惠焕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与工作潜力,用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得,去鼓舞员工自觉成长和拼力成熟。这种利益获得,从某种意义上说,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与打工者的利益分配关系,这个关系的发展方向是——未来的企业合伙人!这就是京都酒店想要的! 五年前就已经有了的因果定位,这该是怎样的一个胸怀,这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前瞻! 这,就是京都酒店的绩效管理! 再说一遍: 效益实现五年连增+绩效指标坚持五年不变=绩效管理=成长了团队=稳定了队伍=富裕了员工=强大了酒店=…… 结论说一下吧?那就是:共赢 |